【活力中国调研行】牙克石林场:生态保护与产业振兴的双赢之路
中国网/中国发展门户网讯(记者 殷晓霞)8月2日,活力傍晚的中国振兴牙克石林场,夕阳为一片碧绿的调研的双自用则小网树苗镀上一层金色的光晕。牙克石市林业和草原局局长王勇指着眼前半米高的行牙树苗说:“这片林子是我们去年新造的,你看长势多好。克石”作为我国北方重要的林场路生态屏障,牙克石林场正走出一条生态保护与产业振兴相得益彰的生态发展新路。
图为牙克石林场云杉苗圃。保护中国网 殷晓霞摄
生态保护成效显著,产业筑牢北方生态屏障
牙克石林场施业区面积达359.95万亩,活力森林覆盖率达37.6%,中国振兴较十年前提升2.2个百分点。调研的双通过实施“三北”防护林、行牙退耕还林等工程,克石自用则小网累计造林31万亩,林场路造林保存率超过90%。林场创新推行网格化管理模式,将17条沟系划分为26个网格,配备专职管护人员,形成“山有人管、林有人护、责有人担”的管护格局。2012年以来,森林火灾发生率下降80%,林政案件减少90%,连续十多年无重大火情火警,生态安全屏障更加稳固。
特色产业蓬勃发展,助力乡村振兴
在生态保护的基础上,牙克石林场积极探索“绿水青山”向“金山银山”转化的路径,大力发展特色种植产业。
图为牙克石市林业和草原局局长王勇介绍金耳。中国网 殷晓霞摄
“这是我们重点培育的金耳,看它的色泽多么金黄透亮。”王勇托起一棒金耳向记者展示,“这种珍稀菌类在市场上论克卖,是普通黑木耳价格的数倍。”作为林场探索产业升级的重要内容,金耳和白玉木耳的培育已成为牙克石林场特色种植的新亮点。在恒温恒湿的现代化种植大棚里,记者看到一排排菌棒整齐排列,洁白的白玉木耳和金灿灿的金耳正在茁壮生长。
图为牙克石林场培育的白玉木耳。中国网 殷晓霞摄
“白玉木耳的特点是产量高、口感好,价格是黑木耳的3倍。”王勇指着白玉木耳介绍道,“在我们林场良好的生态环境里种植,空气和水资源都特别好,种出来的木耳品质极佳。”目前,白玉木耳已进入第三年种植期,市场供不应求。
“这些高端菌类的成功培育,证明生态优势完全可以转化为产业优势。”王勇充满信心地说,“下一步我们要扩大规模,带动更多农户参与种植,让这片绿水青山真正变成致富的金山银山。”他强调:“现在要发挥示范引领作用,带动牙克石各乡镇各乡村实现乡村振兴,推动农村产业发展,增加农民收入,这是我们的最终落脚点。”
王勇还向记者介绍了黑木耳产业的发展。2023年,牙克石林场积极帮扶乌尔其汉镇西五旗村开展黑木耳种植项目,不仅提供了从种植到收获的全程技术支持,还分享了丰富的种植经验。通过这一项目的成功实施,村集体经济实现了纯收入7万余元,带动村民就业和村民收入。“黑木耳种植技术难度小、易操作、野管理、成本低、见效快,农牧户在自家房前屋后的空闲土地都可以种植,村集体也可以规模化种植,发展黑木耳产业,可壮大农村集体经济,增加农牧民收人,巩固脱贫成果,助推乡村振兴。” 王勇说。
生态观光采摘:打造沉浸式体验新业态
牙克石林场依托优质的生态环境和特色农产品种植,逐渐发展成为当地生态旅游的新热点。林场的黑木耳、白玉木耳等特色种植基地,以及“三北”苗木培育区,正吸引着越来越多的游客前来参观体验。
王勇提到,“每到周末,都有不少自驾游客专程来参观我们的木耳种植,尤其对新引进的白玉木耳和金耳特别感兴趣。”据了解,林场目前已形成了一条完整的参观路线,游客可以近距离观察木耳的生长过程,了解现代化种植技术。
图为牙克石林场花卉培育区。中国网 殷晓霞摄
林场场部1800多亩的区域内,划分出的生态产业园区、花卉培育区等功能区也成为了游客驻足的热点。“很多游客在参观完种植基地后,都会顺道去我们的生态产业园看看。”工作人员介绍道,“特别是夏季瓜果成熟时,采摘体验很受欢迎。”
这种“种植基地+生态观光”的模式,不仅让游客直观了解了林场的特色产业,也为当地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效益。据统计,林场每年接待游客超过1万人次,带动了周边餐饮、住宿等相关产业的发展。
“我们正在规划更多的互动体验项目。”王勇表示,“希望通过特色产业展示,让更多人了解现代林业的发展成果,同时也为当地乡村振兴注入新的活力。”
牙克石林场的实践生动诠释了“生态美”与“百姓富”的和谐统一。正如王勇所说:“我们既要保护好这片绿水青山,又要让老百姓的腰包鼓起来。”
【责任编辑:刘梦雅】本文地址:http://pingxiang.jn5208.com/html/75b20999715.html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