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保险“组合拳”发力见效

新闻探索 2025-09-14 22:00:22 612

近日,组合拳重庆市4部门联合印发《关于推进金融支持高标准农田建设的农业通知》,提出要优化高标准农田建设金融服务模式。保险衣锦褧衣网拓宽保险保障范围,发力鼓励保险机构在高标准农田建设的见效不同阶段探索开展相关保险服务。

高标准农田被视为稳定粮食产能的组合拳“压舱石”。中共中央办公厅、农业国务院办公厅不久前印发的保险《逐步把永久基本农田建成高标准农田实施方案》明确,到2030年,发力力争累计建成高标准农田13.5亿亩,见效衣锦褧衣网累计改造提升2.8亿亩,组合拳统筹规划、农业同步实施高效节水灌溉,保险新增高效节水灌溉面积8000万亩;到2035年,发力力争将具备条件的见效永久基本农田全部建成高标准农田,累计改造提升4.55亿亩,新增高效节水灌溉面积1.3亿亩。

如何建立长效管护机制,是各地的共性难题。保险的介入,恰好对接了这一“痛点”。

欧阳莎莉是人保财险四川省分公司国际部政保团队的一员。她认为,高标准农田建设的关键在于财政、金融、保险三方协同。保险不仅是事后赔偿工具,更应前置介入、嵌入建设与管护全过程,形成“建—管—修—赔”的闭环。近年来,人保财险探索推出涵盖农田建设、管护和耕作三大环节的保险产品,推出高标准农田建设工程质量潜在缺陷责任保险、农田设施损毁综合保险和耕地地力指数保险等保险产品,覆盖农田全生命周期。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这套“组合拳”已在各地发力见效:在四川仁寿,人保财险发现渠系破损、蓄水池渗漏后及时理赔修复;在广西崇左,与当地蔗田配套的水肥一体化设施纳入保障后,种植大户的投资风险显著降低。截至2024年末,中国人保上述3款农田保险产品已在辽宁、四川等多个省份推广,累计提供风险保障超过180亿元,累计支付赔款超过1.35亿元。

高标准农田建设重在“三分建、七分管”。保险的深度嵌入不仅让农民敢于投入,也为工程质量提供了“硬约束”。通过保险机制,将政府、企业、农户三方关系理顺,实现“建好一亩、管好一亩、见效一亩”。保险在“七分管”上正发挥更大作用,通过制度创新逐步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长效机制。

当前,农业保险正从“量的扩张”迈向“质的提升”。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农业保险保费收入达1091亿元,风险保障功能不断增强,已成为财险非车险业务的“压舱产品”之一。数字化管护平台、遥感监测、无人机巡田等技术的应用,使保险服务延伸至风险预警、隐患排查、工程评估等环节。保险的深度介入,将成为高标准农田建设“良田工程”向“长效工程”转化的关键力量。

针对重庆地处西南丘陵山区,坡耕地多、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高标准农田建设难度大、风险点多的特点,业内人士建议,重庆还可探索建立“保险清单制”,实现“建设即承保”,并通过“巡田计划+无人机巡查+隐患工单”等方式提升管护效率;同时推动地力指数保险与土壤改良项目结合,使财政补贴、保险赔付与地力提升同向发力,并利用再保险分散区域性灾害冲击。

(责任编辑:关婧)


本文地址:http://pingxiang.jn5208.com/html/139a22799633.html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全站热门

东部战区位台湾海峡中部、南部相关海域组织“海峡雷霆

与“Labubu”高度相似 长沙邮局海关查获600个钥匙扣

法律专家:AI仿冒奥运冠军“带货”,此类做法已违法

外媒:以色列北部遭黎巴嫩方向多枚火箭弹袭击 防空警报响起

社评/香港要做机器人研发应用的“引领者”

友情链接